close


  為了治好眼病,王女士的母親聽廣播買了各種藥 華商報記者 趙彬 攝
  作為女兒,王女士很孝順,但有時她也會在給母親花錢買藥時感到無奈,13年來,老人通過廣播買藥的花費已經超過10萬元,而這些藥都沒見起什麼效果。儘管如此,老人仍說“不買咋行麽”。
  13年買了13種藥看東西更模糊
  老人今年81歲,和女兒住在西稍門附近一個小區,13年前患過青光眼,隨後換了晶體,但有併發症,此後視力慢慢下降,直至左眼沒有視力,右眼只能看到一點點。也就是從那時起,老人就非常關註廣播中的各種治療眼疾的藥物廣告,還按廣告留下的電話聯繫購買。
  起初家人不知道,直到在老人房裡看到很多眼藥,“我媽說是自己通過廣播購物買的。”王女士說,母親通過廣播買藥幾乎成了習慣,“我媽一打電話,第二天準會有人送貨上門。”每隔一段時間,家裡就有不同名字和包裝的眼藥,有貼的、滴的、塗抹的、還有口服的。
  買藥的錢從哪來?除了自己的私房錢,老人還常向子女要。“父親去世早,我和丈夫上班比較忙,平時就母親一個人在家,有人送貨上門,我就把錢給人家。”王女士說,“我們在多家醫院給她檢查過,醫生說是眼角膜壞死,無法治療。我們也知道母親買的藥是騙人的,可她很執拗,不給錢就說不想活了,我們只好給,也就是想盡個心。”
  雖是高齡,但老人的思維和表達都很清晰。23日上午,老人說,13年下來,自己買眼藥花的錢超過10萬元,種類有13種,可效果不見好,看東西更模糊了。
  通過廣告買1430元實體店只賣23元
  23日上午,在王女士家,華商報記者看到一大堆治療眼病的藥物。
  老人最近購買的是一大盒上面標註有“中華老字號”、“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”標示的藥物,打開蓋子,裡面的藥物和包裝的藥物名稱不相符合。還有一些“藥品”其實就是保健品,“他們宣傳時說的很好,可根本沒作用,我問他們,他們就推薦其他的藥,說是新藥特藥,肯定有效果,就這樣,很多藥都沒用完。”
  華商報記者問老人:“那你以後還會買嗎?”老人說:“買,不買咋行麽?”
  王女士說,有的藥物在廣告上賣1430元,但在實體藥店只賣23元,“要是效果好倒也罷了,關鍵是沒效果。買藥的很多是老人,他們省吃儉用、攢錢不容易,這些賣藥的太黑心了,怎麼忍心欺騙呢?”
  根據王女士提供的收據上的藥品名稱,華商報記者查詢發現,實體店價格和老人購買價格相差的確很大。
  食藥監部門稱會請相關部門協查
  23日上午,蓮湖區食藥監局西關食藥監所的工作人員來到老人家,對老人買的藥品檢查後發現,老人保存的票據上連地址都沒有,“藥品來源和渠道可能存在問題。”工作人員帶回部分藥品,對其藥效進行調查。
  食藥監部門表示,他們會向工商和物價部門發協查通報,請他們共同對此事展開調查。工作人員提醒說,治病一定要去正規醫院,買藥一定要去正規醫院和藥店。
  這時,再問老人以後還按廣告買藥嗎,她改口了:“以後不會再輕信了。”儘管如此,可王女士還是不放心母親。
  華商報記者卿榮波 實習生朱爍旭
  (原標題:不聽勸自購眼藥 81歲老太13年花費超10萬(圖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c31kchst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